文 | 李克用
编辑 | SHI
2003年8月的一天,河北省灵寿县的中国抗日军政大学第二分校纪念馆建设工地上,突然出现了一位满头白发、身穿深绿色军装的老人。他神情坚定,步履稳健,却显得有些“不速之客”的模样。
“同志,能否让这纸上的两位人物出来?我有重要事情要找他们。”老人语气沉稳而有力。
传达室里的保安听了,语气带着几分不耐烦,眉头微挑:“找人?有没有预约?这里现在正在施工,闲人免进,懂吗?”
但当他抬眼看见这位访客胸前那枚熠熠生辉的金色勋章,心中不由一紧,立刻意识到眼前这位并非普通来访者,而是位重量级人物。他迅速站直身子,恭敬地说道:“老首长,请您稍等,我这就去找人。”说罢,他拽了拽略显宽松的裤腰,飞快地冲进了工地。
展开剩余87%片刻后,两个面带官气、模样严肃的领导从工地门口走出,一见老人,立刻快步迎上前,满脸堆笑地恭敬应对:“李中权将军,是什么风把您吹来了?快请进我们的办公室,这么炎热的夏天,您老人家可要保重身体。”
面对两人的奉承,李中权将军神色严肃,理了理衣领,厉声质问:“孙毅老首长为纪念馆捐赠的款项,你们到底弄到哪里去了?”
两人脸色骤变,支吾其词,彼此推诿着。
李中权冷喝道:“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的心思,竟敢贪污逝世老首长捐款,胆子真够大的!要是在战场上,我早就一枪了结你们!”
这话如同警钟长鸣,吓得那两名贪污者面无人色,一时语塞。
那么,这位“线下讨款”的李中权将军究竟是谁?他与抗大纪念馆有何渊源?老首长的捐款为何被侵吞?
---
满门英杰
1915年12月14日,李中权诞生在四川达县的一个贫困农家。
当时,四川军阀刘存厚凭借兵力优势,成为西南地区的土皇帝。他大肆苛捐杂税,肆意压榨百姓,使原本富庶的天府之国变得满目疮痍,民不聊生。
在这样恶劣的社会环境下,李中权一家生活十分艰难,父母每日天不亮便起身劳作,辛苦奔波,只为挣得几枚碎银,盼望孩子们能摆脱贫困和饥饿的困境。
1927年,12岁的李中权凭借优异成绩考入达县中学,结识了当时在学校开展革命活动的张爱萍,从他那里接触并逐渐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。共产主义描绘的未来蓝图激发了李中权的理想,他的思想开始向马克思主义靠拢。
就在此时,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残酷的反革命政变,疯狂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,令全国陷入了令人恐惧的“白色恐怖”。
四川作为重灾区,无数革命者惨遭屠戮,革命活动陷入低潮,许多动摇者选择退党明哲保身。
然而,真正的革命者并未被恐怖击垮。
1928年,目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,李中权不顾危险,毅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,坚定走上革命之路。
1932年,他以老革命者身份加入中国工农红军,次年光荣入党。
革命的熔炉中,李中权历任川东游击队中队长、大队政治委员及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,表现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组织能力。
他参与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战斗,为红四方面军在该地立足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---
家国同心
李中权的革命路上,家人同样投入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。
1935年春,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,李中权全家9人中,有5人壮烈牺牲。
父亲李惠荣在通江肖口梁为掩护红军通信员英勇抗敌,壮烈牺牲。
大哥李中泮,红三十三军独立团政委,因张国焘错误路线,误被自军枪杀,年仅27岁。
家人接连丧生,李中权痛不欲生,暗下决心定要保护剩余亲人。
队伍改编时,他与傅崇碧共同领导四川省委机关干部组成四个干部工作队。一次在宝兴县城宿营,李中权惊喜发现母亲和弟妹也在此部队。
一家人久别重逢,喜极而泣,母亲虽年仅四十余,却因劳作过度满头白发,双腿因旧疾无法行走。
李中权想将母亲和弟妹带走照顾,但革命母亲坚决拒绝开后门,表示战士一个不能少。
最终,李中权留下便条与马匹托付给战友,含泪离开。
这次告别成为永诀,李母后因病故于藏民喇嘛庙,结束了光辉而坎坷的一生。
---
抗大的缘分
长征结束后,为应对未来战事,中共中央决定在陕北开办抗日军政大学,培养军事指挥人才。
李中权作为典型的“半路出家”,被编入学员一队。抗大的课程由专职教官和中央高层领导联合授课。
毛泽东亲自讲授战略与哲学,极大拓宽了李中权的视野,使其对中国革命的未来有了清晰认识。
毕业后,因成绩优异,李中权被留下担任教员。
然而,抗大当时流行“留校教书没出息”的错误观念,李中权曾写信请求毛主席让他去前线。
毛主席亲自接见他,耐心开导:“在后方工作死了,难道就不光荣吗?”
这番话令李中权幡然醒悟,放下偏见,潜心教学,培养了众多基层指战员。
---
战友情深
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,日本对敌后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。
李中权与孙毅将军共同在晋察冀边区创办抗大分校,培养军事和政治人才,并率学生军与日寇激战,保卫抗日根据地。
两人结下了深厚革命友谊,成为晋察冀边区的双壁。
新中国成立后,虽身处不同岗位,但他们保持书信往来,情谊未减。
1998年,已退休的孙毅将军倡议在抗大二分校旧址建立纪念馆,缅怀那段峥嵘岁月。
李中权支持这一提议,二人牵头成立筹款委员会,迅速汇聚了校友力量,筹款目标很快达成。
遗憾的是,孙毅将军未能见证纪念馆落成,于2003年7月5日去世,享年100岁。
其后,李中权将军虽年事已高,仍挑起筹备纪念馆重任。
然而,他发现孙毅将军捐赠的20万元款项被两名工作人员侵吞。
为追回款项,李中权亲赴灵寿工地,展开调查和讨要,最终在委员会成员帮助下,成功追回了全部款项。
---
结语
2014年8月4日,李中权将军在北京辞世,享年100岁。
这位文武双全的老将军,以毕生的坚守与奉献,书写了一曲属于真正君子的壮丽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泰网-炒股配资平台股票配资门户-正规配资平台网站-第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