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39年5月的一天,中统负责人徐恩曾气势汹汹地找到周恩来,直言不讳地指责共产党“不守规矩”。然而,周恩来岂是易与之辩者,他并未因此而屈服,而是据理力争,最终将徐恩曾驳得哑口无言,丢面子地灰溜溜离开了。
那么,徐恩曾为何要在此时来找周恩来出丑呢?这一切还得从半年前说起。1938年夏天,徐恩曾为了加强对延安的渗透,推荐中统特务马濯江担任延安县长,并成功获得了蒋介石的批准。马濯江原本是共产党员,后来背叛投敌,成为中统的特务,深得徐恩曾的器重。得知自己能够担任延安县长,马濯江满怀信心,准备在共产党面前大显身手,展示自己的一番“作为”。
然而,现实并不像他想的那样美好。刚一到延安,马濯江的过往叛徒身份便迅速在当地传开,成了大家口中的笑柄。延安人民对叛徒有着深深的仇恨,这样的背景让他在当地难以立足,名声狼藉,举步维艰。紧接着,马濯江又做了几件不得民心的事,更是引发了延安群众的强烈反感,最终,大家一致呼吁将他赶出延安,马濯江在这里成了“过街老鼠”,人人喊打。
展开剩余72%面对这样的局面,马濯江不得不选择在1939年清明节借祭扫黄帝陵的机会,悄悄离开延安,逃到西安,再也不敢回去。这个消息迅速传到了蒋介石耳中,他十分愤怒,于是派徐恩曾前去与周恩来理论。那时,周恩来正担任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,并常驻重庆。徐恩曾便带着一帮人浩浩荡荡地来到周恩来的办公室,质问道:“贵党既然同意政府在延安派驻县长,就应该保障他的安全,如今他被赶走了,中共竟然没有任何作为,总不能就这么罢了吧!如果国民党也按照这种方式来对待中共驻重庆的人员,那中共又该如何应对?”
徐恩曾自信满满地发表这些言论,因为当时共产党已经公开承认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,国民政府理应有权在延安任命县长。马濯江被赶走的事实,的确给人一种不合逻辑、不合情理的感觉,因此,徐恩曾此次前来理论,信心十足,认为无论周恩来说什么,都难以为自己辩解。
然而,徐恩曾显然低估了周恩来的应变能力。周恩来已经事先了解了马濯江被赶走的事情,面对徐恩曾的指责,他并没有慌乱,而是冷静地回应道:“我已经清楚了情况,群众之所以对马县长有如此强烈反应,和他过去的背景是分不开的。你作为国民党的负责人,应该明白,我们一直对叛徒持有强烈的反感。你们派这样的人员去延安,难怪群众不满,心里有气,怪不得他们。”周恩来的这番话一出口,徐恩曾顿时无言以对。
徐恩曾当然清楚马濯江的背景,他原本派马濯江去延安,正是想借此机会羞辱共产党。然而,马濯江的叛徒身份并未对延安的共产党形成威胁,反而被群众反感,最终落得个狼狈收场。可以说,徐恩曾这一出“偷鸡不成蚀把米”的计划,反而让自己丢了面子。
然而,周恩来并没有停下,而是又对徐恩曾轻描淡写地说:“那位马先生党性十足,干党务工作可能是个能手,但要他担任一个县长,尤其是在延安这样的地方,恐怕就显得有些不合适了。”听到这里,徐恩曾再也没有勇气继续站在周恩面前,只得灰溜溜地离开。
事后,随同徐恩曾前来的中统第四科科长孟真感慨道:“在我与周恩来仅有的一次见面中,深刻感受到了他的才智和手腕。要说在国民党同一阶层中,能与他相匹敌的人,我实在找不出来。”
几天后,蒋介石亲自会见了周恩来,并提到了两党之间的摩擦问题。周恩来早有准备,摆出了大量事实,证明国民党才是挑起事端的一方,而共产党不过是在自卫。蒋介石听后哑口无言,陷入沉默。周恩来离开后,蒋介石依然心情郁闷地对大家说道:“我们党培养了这么多人才,怎么就没有一个像周恩来这样的谈判专家呢?”
其实,蒋介石并不必感到太郁闷,毕竟不仅是国民党没有,恐怕全世界也只有一个“周恩来”了!
(参考资料:《周恩来传》《周恩来与国民党将领》)
发布于:天津市启泰网-炒股配资平台股票配资门户-正规配资平台网站-第一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